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将在5秒钟后带您返回网站首页 !
     首页 >> 动态发布 >> 媒体关注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获取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作者: 2021-10-06 15:09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1-09-17 第4版 综合)
放大 缩小

近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毅研究组联合中英多位科学家,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TanSat)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了TanSat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

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继日本、美国之后第3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

《巴黎协定》提出,2023年起,每5年进行一次全球盘点的计划,以评估各国的实际行动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贡献。全球盘点有助于了解温室气体减排、增汇等行动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影响,卫星遥感将在全球统一、无偏差的碳收支核算中发挥重大作用。随着大气探测和模型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溯源碳排放的方法,被认为是评估温室气体减排成果的有效方法。

为了观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日本和美国成功发射了温室气体专用探测卫星之后,2016年12月,TanSat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并在轨运行,成为国际第3颗温室气体卫星。其目标是实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的高精度监测,为碳排放科学研究提供卫星资料。

研究人员将碳同化系统与全球化学输送模式相结合,从而同化模拟与观测。结果表明,与先验通量相比,后验误差减少显著(30%~50%),说明TanSat的观测数据为全球碳通量估算提供了有效信息。利用TanSat观测资料,他们估算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共12个月的全球陆地碳净通量。估算结果与利用日本、美国卫星资料的估算结果大体一致,表明我国首颗碳卫星具有了全球碳通量监测的能力。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7/s00376-021-1179-7

(记者 崔雪芹)

附件: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将在5秒钟后带您返回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