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动态

2015青海湖及流域科研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召开

日期:2015-08-25

|  来源: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字号:

  今年,正值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牵头,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和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成立的青海湖联合科研基地成立十周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e-Science应用推进总体组主办,2015青海湖及流域科研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于819-20日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利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水生生物研究所等6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工程技术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领导和专家们共4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上,来自生态、水文、病毒、遥感和计算机,以及生态保护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们交流了多年来在此区域开展的积极、有效、可持续的调研、监测和保护工作,肯定了联合科研基地在青海湖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及保护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结了过去工作开展中的经验和不足,并探讨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网络中心研究员阎保平在会议上给大家分享了她坚持e-Science工作十年来的心得和体会。她从人类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说起,认为计算机是继蒸汽机和电力之后第三个能极大的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工具。回首这十年,我们率先将互联网与科研和保护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合作模式,推动科研与保护的密切合作,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是真正践行e-Science发展理念的十年;展望下一个十年,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以下目标:第一,融合“e”的IT技术、方法、观念、结构于Science,使得科研工作更加“easy”即“easy science”;第二,学科交叉,部门跨越,加强不同学科与研究所科技人员的紧密合作,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即“e-Scientist”;第三,面向科学研究,满足地方和国家的不同需求。据统计,中国目前有40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且中国科学院截止2014年也有各级野外台站212个,它们都急需通过信息化增强其保护能力和科研水平。  

 

 高登义研究员做“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报告 

 

 报告完毕与会专家热情参与交流和讨论 

 

 李世杰研究员做“青藏高原现代湖泊环境突变的气候变化影响” 

                                                                          

附件: